红背伯劳

Lanius collurio   Linnaeus
   

  8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据北疆亚种)
雄性成鸟:体形及羽色略似荒漠伯劳,但头顶及尾上覆羽灰色,背羽栗红;中央尾羽黑色,外侧尾羽黑色具白端斑;翅羽黑褐,初级飞羽基部白色,形成翅斑;下体淡白色,胸、胁散有不清晰鳞斑。
雌性成鸟:头及背羽褐棕色,下背、肩及尾上覆羽尚散在少数鳞纹;尾羽褐色,外侧2对尾羽有鲜明的白色端斑及白缘;翼羽不具翅斑;下体近白色。
虹膜褐色;嘴和脚黑色。各亚种不同。很可能系L.collurio 与L.isabellinus phoeni-curoides 的杂交种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♀ 28 170 13 89 74 24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似荒漠伯劳但背羽栗红色;中央尾羽黑色,外侧尾羽黑、白二色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见于自英国、欧洲西部到亚洲中部,在中东及非洲越冬。
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
亚种分化 红背伯劳有4个亚种分化,主要分布于欧洲。钱燕文、郑宝赉(1963)首次报道了于1960年7月在新疆青河县采到的2♂♂、1幼♀为本种在我国的记录,即北疆亚种L.c.pallidifrons但其描述过于简略,仅提“上体显然较 L.c.phoenicuroides淡,头顶和尾上覆羽富于灰色”。经查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,仅找到1960年7月5日在青河海拔1250m采到的一雌鸟(标本号38646),头及背羽褐棕色,尾羽褐色具白端(见上文)。将此标本与采自原苏联的标本(47639)对比,尾羽很似指名亚种的幼雌,但翅式为3>4>5>2>6。
由于钱燕文、郑宝赉(1963)的记述过于简略,迄今未见其它报道,所能查对的标本又存在问题,因而我国是否有红背伯劳分布,尚待进一步研究。